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和创同盟交换友情链接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和创同盟交换友情链接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官渡之战中,实力大的袁绍为何会败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是必然!
先回答问题,官渡之战中,实力大的袁绍为何会败?实际上,荀彧和郭嘉已经给我们答案了。“四胜四败”与“十胜十败”就是最好的回答。

自从太祖曹操迎天子,袁绍内怀不服。袁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曹操正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张绣又在宛城打败了曹操。袁绍越发的骄傲,他给曹操的信,言辞非常的不恭敬。曹操大怒,举动失常。众人都以为是被张绣打败的缘故。钟繇问荀彧,荀彧回答说:以曹公的聪明,必然不会追究往事,恐怕他有其他的顾虑。于是他见曹操后就问这件事,曹操把袁绍的信给荀彧看,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怎么办呢?
荀彧回答说:考察古人的成败,你只要确实有才,虽然一时会弱,但终究会强盛的,假如不是这样的人,虽然一时强盛,但也很容易变弱,从刘邦、项羽的存亡,就已经足以看明白了。

今天与公争天下的,只有袁绍。
袁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多,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
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袁绍的强又能有什么作为!曹操非常的高兴。
荀彧又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
曹操说:你说的对。我感到困惑的,是怕袁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我们就要以兗、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怎么办?
荀彧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他们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锺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
从曹操和荀彧的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四胜四败”之说,最早由荀彧提出,时间在建安二年。
后来又有郭嘉的十胜十败说。
太祖谓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瓚,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郭嘉的“十胜十败”说法,和荀彧提出“四声四败”都提出曹操必胜,袁绍必败。
你的这个问题,根子在航母编队的袁绍和战舰编队的曹操。
有没有航母,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当然,我们不否认武器的重要性和先进性,对战争进程的影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袁绍和曹操,尽管袁绍势力超过曹操,为什么最后会败给曹操呢?主要在于两个指挥官。
袁绍优柔寡断,遇事不决,帐下谋臣派系纷出,互相拆台,武将虽勇,都酒囊饭袋,饮酒误事,兵虽精,势虽众,岂能不败。
曹操则不然,足智多谋,能善于听帐下谋士之见,遇事果断,文臣武将,人人效命,虽兵少势寡,袁绍不能敌也。
看到这个问题,很想做个回答,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最近在写作历史纪实小说《悠悠子衿女儿情------一代才女蔡文姬》,因而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仔细阅读之后,更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近日,看到了另一个问题:曹操是不是一个胆大果断的冒失鬼?他的成功来自胆大和幸运吗?
我突然有了点想法,似乎这就是曹操官渡大战中以少胜多的主要因素。自然与之相反,也就是袁绍在兵力上有明显优势,为何输得一败涂地的原因啦。
01
袁绍之>心神不定/p>
我回答过一个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问题,说过:罗老先生的《空城计》写得非常精彩,增加了小说的阅读性,但并不高明。
其目的是想说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然而,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说明了诸葛亮的愚蠢,最起码是失误。
《空城计》是败战计,是前期的失败导致不得已而为之,无一列外。
哪个军事家或统帅闲得蛋痛,有兵不用,去冒险采用这个计谋玩玩呢?
一败再败,最后被干掉的很多,很常规,所以,能被作为经典流传下来的就不多。《空城计》成功的很少,所以,能成功的都作为经典流传下来。
同样的道理,以多胜少,不足为奇,即便留传下来,也算不得经典。
以少胜多的几率很小,一旦成功,就是经典。
“官渡之战”就是如此。
袁绍兵力明显占有优势,其采取稳扎稳打,不急于取胜是正确的战略。
面对曹操这样的对手,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官渡对峙一年多,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一年多,双方多次交战,互有胜负。袁绍挖掘地道,曹操挖掘壕沟以破之。
双方处于胶着状态,纵然袁绍兵力占优,从根本而言,是不可能有绝对取胜的把握。
这是符合战争规律的。
我认为,导致这场大战胜负的是袁绍优柔寡断,失去了一个胜利的机会。那就是没有采用谋士田丰的建议,在曹操攻打刘备的时候,发起进攻,错失了战机。
最有意思的是,袁绍以小儿子生病为借口。
袁绍有那么愚蠢吗?
袁绍有那么不堪吗?
绝对不是!
我认为是袁绍心眼太多了,是想一石二鸟,坐山观虎斗,希望两虎相争,一死一伤,最后坐享其成。
曹操认为“世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难道袁绍就不知道刘备是枭雄吗?
刘备趁袁绍进攻曹操时,乘机反曹,尽管是袁绍的帮手,可刘备想啥,难道袁绍不清楚吗?是想干掉曹操,刘备趁机做大。
即便是联手灭了曹操,刘备就会趁机强大,难道不是另一个强大的对手吗?
刘备与曹操相争,即便是刘备不能战胜曹操,起码也会消耗曹操的力量。
这么合适的买卖,干嘛不做呢?
不仅仅是袁绍,令所有人失望的是,大家一致寄予厚望的枭雄刘备是如此不堪一击。
官渡对峙,袁绍大约十万兵力,而曹操大约两万。如此严重的局势,曹操不可能把吃奶的劲留着。
此时的刘备已经有数万人马,自以为可以趁机捞一勺,跟曹操叫叫板。
曹操亲率精兵东击刘备。曹操又能有多少精兵呢?
结果是刘备自己一个人跑了,老婆孩子都交给二弟关羽看着办啦。
这一结果,刘备没想到,袁绍也没想到,其实曹操更没想到。甚至曹操恐怕都没打算再回去。
曹操不担心袁绍趁机进攻吗?
担心又有个屁用啊!
不先除掉刘备这个后顾之忧,那是死路一条啊!
北据袁绍,东击刘备,跟《空城计》差不多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只有孤注一掷!
幸运的是,曹操赢了!
接下来就更有意思啦!
关羽投降了曹操,哦,是降汉不降曹。
看看曹操咋说:中中中。
只要你不帮着刘备袁绍打我就行。
更想不到关羽替曹操,哦,不不不,是替汉家斩了袁绍的大将颜良,罗贯中更狠,把乱军所杀的文丑也算在了关羽头上,不知道咋个意思?
颜良,文丑皆河北名将,一战被斩,袁绍军队锐气大挫。
看看刘备这智商,弄得这是些甚哦?
可见刘备立功心切,是多么迫切哦!
你也等等看嘛!
等袁绍把曹操弄得半死不活,差不多的时候再下手哦,急啥子急哦!
还有一点,就是曹操实在撑不下去了,想打退堂鼓。
荀彧一听,吓坏了。
你老曹带着人马撤了,屁颠屁颠的溜了,我们跟小皇帝咋个弄撒!
不行,你给我顶住,坚持就是胜利,顶住就有机会!
曹操说:我靠,说得轻巧,机会在哪里啊?你小子给我说清楚?
荀彧想啊,说啥呢,想个啥忽悠老曹呢?一般理由他不信哦。
就在荀彧犯愁的时候,机会还真来了。
许攸屁颠屁颠地跑来了。
曹操一看开心了,荀彧真神啊!
鞋子都顾不得穿,就来欢迎许攸:来得正是时候啊!
试想一下,许攸不来,咋办呢?
其实,曹操早就想好了,打败了就跑嘛,这事以前又不是没干过。
既然是经典战役,就有其神奇的地方。
现在说官渡之战,荀彧,荀攸,许攸如何如何,曹操如何如何,都是结果已定,胜利者说啥都成。
袁绍郁闷啊,大耳朵贼坑爹啊!许攸坑爹啊!
我不如阿满啊,要早把许攸这小子办了就好啦。
晚了,晚了,悔之晚矣!
开战之前,曹操就说袁绍优柔寡断,的确如此。
袁绍吃亏就吃在心眼太多了,想法太多,想少出力多赚钱。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啊!
袁绍真的是后悔死啦!
02
曹操之不得已而为之
诸侯混战的时候,想守是守不住的,是不能独善其身的。身处四战之地,是不可以保守的,荆州刘表就是一例。
曹操的主动进攻,并不仅仅是胆大。要有所作为,必须主动出击。曹操也是多次惨败,几次几乎身首异处。
我认为,官渡对峙之前,恐怕曹操已经把退路想好了。
中途与荀彧商量退兵,估计也想到了退兵后的打算。
正如李云龙所说,娘的,既然是突围,从哪里跑出去不是一样啊!
袁绍占优,长期对峙下去,如果曹操失利,就必须大撤退,许都老巢是保不住了。既然如此,去哪里不是去啊!
东击刘备,袁绍抄其后路。袁绍赶走曹操,占领许都;曹操干掉刘备,占领徐州。
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如果连刘备都干不过(此时),那你曹操还玩个屁啊!
根据地很重要,但有了根据地,也不能放弃游击战哦!宝塔山不是也放弃了吗?
曹操亲自带队,有没有在徐州安家落户的打算呢?
还真不好说。
上边说了,刘备出人意料啊!
让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打乱了计划。
后来,许攸来了。
同样的道理,曹操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不能偷袭成功,就只有搬家一条路可走。
曹操能不孤注一掷,能不立马去做吗?
也算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哦!
曹操决策没有问题,但的确是胜在侥幸,有很大的运气在里面。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曹操几乎身首异处;被陈宫,吕布抄了后路,几乎玩完;赤壁大战,兵力占优,也是丢盔弃甲,仓皇逃窜。
胜败乃兵家常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是天下人的天,它不仅仅保佑你自己。
是说需要运气在里面,而且运气也包括了对手的性格。比如袁绍的优柔寡断,想求得利益最大化,不想因小失大。
官渡之战,之所以被津津乐道,就是因为出了奇迹。
也就是出了幺蛾子,不可想象的事,都出现了,促成了这一结果!
到此,大家对和创同盟交换友情链接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和创同盟交换友情链接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