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9 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该工程作为黄河干流关键控制性工程,其开建具有重大意义,将为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增添一个重量级“砝码”。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河段,左岸为山西省吉县,右岸是陕西省宜川县,下距小浪底水库约 450 千米。工程坝址控制着黄河流域 65%的面积、73%的水量、60%的沙量以及 80%的粗泥沙量,战略位置极为突出。
这座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历次重要规划确定的干流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之一,也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水网的重要结点工程。其功能定位以防洪减淤、水资源调蓄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综合利用,同时为下游补水和增加河道外用水创造条件。

建设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意义重大。它将有效解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与小浪底工程联合运用,可增强调水调沙后续动力,提高下游河道输沙效率,确保下游河床长期不抬高;还能冲刷降低中游潼关河段河床,实现渭河下游溯源冲刷,有力保障关中平原的防洪安全。此外,通过集中从库区取水替代沿河分散提水,可大幅提升晋陕两省的水资源保障水平,提高供水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古贤工程前期历经了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等阶段,前后论证七十余年,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自 1954 年《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对多个坝址比选论证起,到 1997 年《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正式明确其开发任务,再到 2000 年启动项目建议书阶段工作,以及后续一系列规划的批复和前期要件的办理,直至 2023 年 9 月所有前期要件全部完成,2024 年 6 月可研报告获得国家批复,可谓是“十年磨一剑”。

然而,古贤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难点。水库运行方式复杂,需兼顾多种需求;其地质条件特殊,地基是红土地层,粉砂岩、长石砂岩和粘土岩等软硬岩交互分布,还存在多层顺层剪切带和泥化夹层;混凝土浇筑强度大,大坝混凝土总方量高达 1806 万立方米。
面对这些挑战,水利部组织设计单位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论证。创新枢纽布置形式,形成“上、中、下”“左、中、右”的总体布置格局,以满足工程综合利用要求;采取综合措施破解大坝深层抗滑稳定问题,确保工程安全稳定;采用高标准、智能化建坝,利用全要素优选、全流程监控、智能通水等精准措施保证大坝建设质量;精细设计并精准监控骨料运输生命线,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骨料,并设置机器人巡检、全线视频监控、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等措施保障料物输送可靠运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其水少沙多的特点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在黄河上建设了多个水利枢纽工程。而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调节黄河水沙关系,延缓小浪底水库淤积速度,减少黄河下游泥沙淤积,长期保持河道过流能力,极大改善吕梁山区和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环境,同时提供清洁水电能源,为当地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将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之上。它将发挥巨大的防洪减淤、水资源调蓄等综合效益,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项伟大的工程也将见证中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展现中国人民治理黄河、利用黄河的决心和智慧!
让我们共同期待它的顺利建成,为黄河安澜、民族复兴贡献力量!